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优秀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8年12月,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39年的湖北省立护士职业学校,是全国仅有的一所以药学、医学检验为主干学科的高等专科学校,在药学及医学检验领域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批准湖北中医学院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在半个世纪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实践中,湖北中医药大学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已形成“中医中药并举,文理工管相融”的办学格局。
一、办学层次、规模与结构
学校办学层次齐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办学类型较为丰富,包括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学校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为辅助,形成了“一主三辅”的办学格局。
1、办学规模:学校现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100人,本科生14000人、职业技术学院2500人,港澳台生及外国留学生540人。另有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0000人。
2、专业结构:学校现有1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人文学科5个学科门类。
3、学科及学位点建设:学校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中西医结合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校拥有内经学、伤寒学、针灸学、中医肝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脑病学、中医信息学7个国家局级重点学科,中医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设有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学2个省级优势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药学2个省级特色学科。
二、师资队伍建设
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200人,专任教师800人,拥有一批在全国中医药界知名专家教授。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为5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3%;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5%。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310人,其中教授103人。有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含临床兼职教师)430人。
现有34人享受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20位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6人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9人次获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还特聘5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我校学术委员会校外委员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聘请6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三、教育和教学改革
学校坚持“中医中药并举,文理工管相融”的学科建设思路,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增设社会急需的医学相关类新专业。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学科的传统优势,创建专业品牌与特色,现有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
加强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现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坚持中医药传统专业改革与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班级制与导师制互补”的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院校教育中结合师承、课程体系中突出经典、培养计划中强化临床”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素质高、基础好、经典熟、临床强”的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名医名师指导、突出经典教学、跟师临床实践。学校现为教育部“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承担开展中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卓越中医师)培育实验计划和中药学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近五年来,学校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学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各层次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省属高校平均水平。被评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四、科技开发与服务社会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注重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建设。学校现拥有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湖北省首批获得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省属高校之一。建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Ⅲ级实验室、4个国家部局级医疗、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中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学校直属附属医院获准为全国十大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之一。
学校现为湖北省生物医药重点研究单位,湖北省“十五”重大科技项目“湖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牵头单位,在中药新药研究、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和低危害香烟研究等方面,为我省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现承担国家级课题81项,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7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学校获准为“湖北省优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及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届理事长单位;被科技部授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十周年优秀单位”称号;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五、海外教育与对外交流
学校从1986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199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并享有对香港地区免试招收资格,目前在校港澳台生及留学生规模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外事教育先进单位”和“留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是湖北省属高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多次代表湖北省高校随省政府代表团出访洽谈合作项目。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所大学、医疗机构和专业团体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经教育部批准,与美国温斯顿塞伦州立大学开展“中美护理本科”合作办学项目;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获准与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美国温斯顿塞伦州立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合作办学。
六、校园基本建设
学校在黄家湖和昙华林两个校区办学,总占地面积1610亩(107.33公顷),生均104.5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2.5万平方米,生均41.3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2.5万平方米,生均21.8平方米。黄家湖新校区是主校区,占地面积1410亩(94公顷),2004年3月启动建设,2005年秋季启用,2008年11月落成。新校区建设历时4年,先后斥资8亿元,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40万平方米。一座融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生态、园林式新校园已展现在武汉南大门。现有14000多名师生在黄家湖新校区学习、工作和生活。新校区的建成,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校发展的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392.98万元,生均5746元。
学校图书馆是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湖北分中心,现有纸质藏书103.3万册。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校园网,覆盖了学校新老校区,现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授权的“二级节点”单位。
学校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共有病床5540张。学校直属附属医院成立较早,现为国家十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之一,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另有104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等实践基地,现有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校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七、素质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学校首先在转变教育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功夫,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增设了公共选修课;认真组织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在各种知识比赛、科技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中,我校学生都有良好的表现,连续8年荣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学校连续四届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最佳文明单位;被湖北省委宣传部授予“湖北理论学习先进单位”。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由武汉新文道考研进行整理,想了解更多关于考研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新文道考研,我们将为同学们奉上全面完整的时下考研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