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育学考研精华笔记:教育的认识
一、 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 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 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 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 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 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 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 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A、 实践性
B、 耦合过程
C、 动力性
D、 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 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 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 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 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 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 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 学习者
1、 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 学习者的特征有四个:。
a) 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b)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c)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d)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 教育影响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的形态★
(一)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己考]
了解二者的概念
注意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这个概念。
非学校化社会——起源与20世纪70年代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倡导者是美国的伊里奇。他打出了“非学校化社会”的旗帜,认为近代以来人类所建立起来的以组织化、制度化和仪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校体系,在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和破坏性,妨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育,降低了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因此,应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学校化社会,代之以自主学习的“教育网络”,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人人平等、自律自助、愉快交往的“非学校化社会”。
(二)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
一般的看书了解就可
要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教育合力”
(三) 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注意三方面:
1、 首先要把握它们所处时代的生产力、经济状态以及上层建筑的特征。
2、 农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农业教育”,前者是基本的教育形态,后者是专门的教育类型。
3、 三种形态的教育,是建立在前一种形态教育基础上的,彼此是一种历史的连续性。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由武汉新文道考研进行整理,想了解更多关于考研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新文道考研,我们将为同学们奉上全面完整的时下考研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