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临床医学考研大纲已经公布,下面是新文道老师杨净为考生带来的解析:生物化学部分第六讲!
第四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DNA的变性
1.定义DNA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由双链解离为单链的过程称为DNA变性。
2.变性因素加热、加酸或加碱,其中最常用的使DNA变性的方法为加热。
结构变化DNA变性时,维系碱基配对的氢键断裂(并不是多核苷酸链断裂),也就是说不破坏一级结构中脱氧核苷酸的序列。
4.吸收值增加DNA变性时,解链过程中,由于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DNA在260nm处的吸光度随之增加,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增色效应。它是监测DNA双链是否发生变性的一个最常用指标。(2005A24、2007A25)
5.溶液黏度降低DNA变性时,由原来比较“刚硬”的双螺旋结构,分裂成两条比较柔软的单股多核苷酸链,从而引起溶液黏度降低。
高分必备:
1.TM值:是指核酸分子内双链解开50%时的温度,也称融链温度(原称解链温度)。(2013A26、2018A18)
2.TM值的影响因素:DNA的TM值与其DNA长短以及碱基中的GC含量有关。DNA分子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DNA分子越长,TM值越大;离子强度越高,TM值越高。(1989A52、1998A20、1999A21、2009A27、2017X142)
公式:TM =69.3+0.41×(G+C)/(G+C+A+T)×100%或者TM =4(G+C)+2(A+T)(寡核苷酸片段<20bp)
以上就是新文道考研小编为2019考研西综考生整理的“2019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解析:生物化学部分第六讲!”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由武汉新文道考研进行整理,想了解更多关于考研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新文道考研,我们将为同学们奉上全面完整的时下考研相关资讯。